阿拉比卡 Arabica
別稱:阿拉比昂、阿拉西尼昂、布拉其昂和普通咖啡
栽培量最大之原種,約佔世界產量的70~78%,品質優良
生長條件:咖啡樹本身對熱度及溼度非常敏感,所以種
植環境至少要高於海平面900公尺的高地氣候,高度越高
,所烘焙出來的咖啡豆品質越好
此品種所含的咖啡因較少(1.1 -1.7%)
咖啡生豆的顏色呈綠到淡綠色,形狀橢圓、彎曲
主要產地:中南美洲
咖啡樹每年農曆12~3月開花,其花白芬芳,葉色翠綠,九月為成熟期,紅紅綠綠的
果實結滿枝頭,生命力強,少有蟲害,居家盆景亦合宜。
向陽一面的葉面較硬 背面則較柔軟蒼白,邊緣形成扇狀。
枝幹也是從主幹對生出來。
橢圓的果子圍繞著枝幹緊密的聚在一起,修長光滑的墨綠色牙狀葉子對生在枝幹兩邊。
枝幹也是從主幹對生出來。
咖啡樹只能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,
在非洲高溫潮濕的峽谷和森林雨林,咖啡樹長得欣欣向榮;
在低溫多霧多風的中美洲它依然結出高品質的咖啡豆;
在氣候多變,一會兒旱災,一會兒狂風豪雨的加勒比海區,它仍然開花結果。
咖啡樹開出小白花是美麗的景象,香味有點淡茉莉香。
美麗醉人 但花期稍縱即逝。 可惜... 我沒有拍到它的花朵
小小的果子成堆出現,起先是綠色,後變成黃色,再轉為紅色,
當它們幾乎變黑時就可採收了。 在牙買加,果子成熟與否蝙蝠最先知道,
他們在晚上吸吮咖啡果漿,就是告訴農人果子成熟了,可以開始採收了。
咖啡故事之一 牧羊人的故事
十六世紀衣索匹亞有個牧羊人,有一天發現自己飼養的羊隻,忽然在那兒不停的蹦蹦跳跳,
他覺得非常不可思議,仔細加以觀察,發現原來這些活躍的羊隻們,
吃了一種紅色野生咖啡樹的果實,他嚐試後覺得精神十分爽快。
於是他便將這種果實分給修到院的僧侶們吃,所有的人吃完後都覺得神清氣爽;
據說,此後咖啡果實就被用來做提神藥,而且頗受醫生們的好評,
而其神奇效力也就此流傳開來。
咖啡故事之二 阿拉伯僧侶
1258年,因犯罪而被族人驅逐出境的酋長雪克‧歐瑪爾,
流浪到離故鄉磨卡很遠的瓦薩巴(位於阿拉伯)時,已經飢饑疲倦到再也走不動了,
當時他坐在樹根上休息時,竟然發現有一隻鳥飛來停在枝頭上,
以一種他從未聽過,極為悅耳的聲音啼叫著。
他仔細一看,發現那隻鳥是在啄食枝頭上的果時後,才扯開喉嚨叫出美妙的啼聲的,
所以他便將那一帶的果實全採下放入鍋中加水去熬煮。
之後竟開始散發出濃郁的香味,喝了之後不但覺得好喝,而且還覺得疲憊的身心也為之一振。
於是他便採下許多這種神奇果實,遇有病人便拿給他們熬成湯來喝,
最後,由於他四處行善,故鄉的人便原諒了他的罪行,讓他回到摩卡,並推崇他為「聖者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