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芙蓉菊
中名:芙蓉菊
英名:Coast mugwort; Coast wormwood
學名:Crossostephium chinense L. Makino
科名:菊科 compositae
別名:千年艾、白石艾、芙蓉、海芙蓉
莖 直立,莖小,平滑,淡灰色。
葉 互生,葉片濃密,淡灰白綠,葉革質,兩面均密被細絨毛,
葉有裂緣,葉僅中肋明顯,具有香氣。
花 秋末冬初開花,頭狀花序頂生,半球形,淡黃色,密生絨毛,
中央為兩性花,周圍有一列雌花,兩種花均呈管狀。
果實 蒴果,橢圓形
民間認為它有驅邪避凶的功效,為民俗應用植物之一。
從古早時代,端午的要務之一就是驅毒避邪,以防溽暑季節招毒染病。
除了菖蒲、艾草,很多人也常會使用芙蓉菊或茉草,用來防蟲、泡澡驅毒避邪。
芙蓉菊是台灣原生種,多出現在北部海岸、澎湖、綠島和蘭嶼的珊瑚礁岩上。
為多年生常綠亞灌木,喜愛充足的陽光,不耐陰。
栽培繁殖:
芙蓉菊的繁殖能力很強,耐寒能力不弱。常作為盆栽觀賞植物及作為藥酒的原料。
芙蓉菊性喜高溫、乾燥和陽光充足的環境,具有耐鹽、抗強風、耐旱、耐寒、耐陰的能力,
所以在華南地區亞熱帶、熱帶島嶼高潮線上的礁石,也常可以看到它的蹤影。
在民間將芙蓉菊視為吉祥植物,植株呈圓形狀,樹姿雅致。
除作藥用也具觀花、觀葉的效果,葉色美麗的植物,
是理想的盆景素材。
在金門地區,因芙蓉菊的盛名而歷經常年採挖,在野外的自然野生種早已不復見。
相關閱讀:
全站熱搜